中国喷墨论坛-喷墨技术应用-数码影像-数码印刷-数码印花

标题: 浅谈主流品牌喷墨打印技术的区别和利弊 [打印本页]

作者: 喷喷哥    时间: 2010-2-5 15:56
标题: 浅谈主流品牌喷墨打印技术的区别和利弊
·
" \) R4 c- ?% u       喷墨技术是一种新的无接触、无压力、无印版的打印技术,可将电子计算机中存储的信息输入喷墨打印机即可实现打印。按工作原理喷墨打印技术可以分为,固体喷墨和液体喷墨两种。固体喷墨的工作方式主要就是染料热升华,但成本较高;而液体喷墨打印机的主要工作方式又分为热发泡式和微压电式,而这两种技术仍是当今的办公打印市场的主流。* P, g8 a4 J+ ~* n9 d
喷墨打印技术两大阵营的较量:热发泡与微压电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打印品牌:佳能、惠普、爱普生,仍是占领者喷墨打印市场的大半江山。而他们所使用的喷打技术也有所不同,但都离不开热发泡和微压电两大支柱技术的依托,下面就针对这两大喷墨技术进行研究和探讨。
- ]3 J9 y$ p3 ^+ V) }4 k7 E
  k% o7 X3 z9 l! u        ●速度制胜:热发泡喷墨技术1 f8 M) |/ G4 M9 E
/ o. Y. z  ?) Z' z6 X8 _
        目前,采用热发泡技术主要有佳能和惠普等公司采用,基本原理是通过加热将墨滴喷出。5 L# n* e6 p. r2 x$ q: _3 ~
$ f' c& b5 S8 ]* E% Z
        热发泡技术是通过加热喷嘴,使墨水产生气泡,喷到打印介质上,属于高温高压打印技术。其工作原理是:利用薄膜电阻器,在墨水喷出区中将小于5微微升的墨水瞬间加热至300℃以上,形成无数微小气泡,气泡以极快的速度(小于10微秒)聚为大气泡并扩展,迫使墨滴从喷嘴喷出。气泡再继续成长数微秒,便消逝回到电阻器上。气泡消逝,喷嘴的墨水便缩回。接着表面张力会产生吸力,拉引新的墨水补充到墨水喷出区准备下一次的循环喷印。由于接近喷嘴部分的墨水被不断加热冷却,积累的温度不断上升(至30-50℃),因而需要利用墨盒上部的墨水循环冷却,但在长时间打印中,整个墨盒里的墨水仍然会保持在40-50℃左右。由于热气泡喷印是在较高的温度条件下进行,所以其喷墨必须设计为低粘度(约小于1.5mPa.s)高张力(约大于40 mN/m),以保证长时间持续高速打印。
7 f' ?) o5 z& d. ?
热喷墨打印技术工作原理
       墨水与打印头捆绑设计的原因+ u9 c1 \6 Q, @+ `7 h0 y0 C; M4 M
; ]4 |1 W; h5 l; ]6 c5 w
       打印头因墨盒与墨水在热气泡作用下要产生压力,因此墨盒必须与喷嘴组成一体化结构,更换墨盒时即同时更新打印头。这样一来用户就不必再担心喷头堵塞了。不过,这也造成耗材成本相对较贵。
! `; ]/ w+ G/ a
, ^( ^7 ^$ |! @8 u' X       热发泡喷墨技术的优势2 Y- I% ?& e6 `' C; k3 y% F

4 b/ U5 l$ v, I6 k8 _% r, ~
3 O9 _2 t& Y9 W; p9 X        热发泡喷墨技术便是使用水性与油性染料混合的系统,其不论是用在家用打印机,还是商用打印机上,都可以得到不错的打印品质。缩小墨滴喷出区域的能力和整合的电路循环技术,可望使未来采用此项技术的喷墨打印机的墨滴体积更小,喷出墨滴的频率更高,可产生出更丰富的调和色及更平滑的网目调。低操作频率、高喷嘴数和单一打印的解析度,都是高速打印的基本要素。因此发泡喷墨技术可以提高打印速度,提高打印机的工作效率。不断整合的电路技术也让发泡喷墨技术可以持续压低成本,同时将整个打印过程最佳化。
5 V( @3 q' ?% r" O
; ~: m0 m4 ?% j6 M% y) d       热发泡喷墨技术的不足3 g. B$ s3 ^* v
, v' m: ^& _' k* N
       采用热发泡技术的墨头长期在高温、高压环境中工作,除喷嘴腐蚀严重外,同时容易引起墨滴飞溅和喷嘴堵塞等。
# o+ ]7 v0 b+ p; l# ? : W& a( T7 H7 F2 m
       在打印品质方面,由于在使用过程中要加热墨水,而高温下墨水很容易发生化学变化,性质不稳定,色彩真实性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墨水是通过气泡喷出的,墨水微粒的方向性与体积大小不好掌握,打印线条边缘容易参差不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打印质量。
# I( `! m6 \, _
; ?" K$ a( p6 E       在应用方面,因热发泡技术的极限性(只能使用高张力低粘度的以水为主要介质的水基喷墨),不能使用有机溶剂,因而无法使用溶剂型喷墨以应用于户外大幅面广告喷印。
作者: 喷喷哥    时间: 2010-2-5 15:59
●品质保障:微压电喷墨技术* _) Y  d' U* X& H; [) o2 f% D

5 M+ t3 c( D+ B0 ]1 V4 m       微压电打印技术,主要生产商是爱普生,基本原理是通过晶体的形变将墨滴压出喷头。
' h, q% {& |: |3 b. f0 e0 E
4 g( L9 P. B) R* _       微压电喷墨技术属于常温常压打印技术,它是将许多微小的压电陶瓷放置到打印头喷嘴附近,压电陶瓷在两端电压变化作用下具有弯曲形变的特性,当图像信息电压加到压电陶瓷上时,压电陶瓷的伸缩振动变形将随着图像信息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并使墨头中的墨水在常温常压的稳定状态下,均匀准确地喷出墨水。
! R0 o% K2 o6 u$ q7 f/ p, f8 q
微压电打印技术工作原理
       墨水与打印头分开设计的原因
+ ^4 Z6 `: }, D" b; D
5 X# Z$ ~+ V9 J8 V       由于用压电技术制作的喷墨打印头成本比较高,但由于在微压电墨头中的压力较小,喷嘴实际上是由压电陶瓷晶片代替。在微压电墨头中喷嘴与墨盒是分立式结构,一个喷嘴可以支持多个墨盒,更换墨水时只要更换墨盒,而不必更换打印头。这样就可以节约一部分打印耗材的成本,但打印头一旦损坏维修起来也算是个大工程。$ k3 G* v3 g  s3 i6 H6 Y* `
5 D2 K1 \. e, y& W) T# ^
       微压电喷墨技术的优势% Z/ q: L7 V5 H
  + q8 C3 E+ g8 f+ D7 a+ B
       压电喷墨技术对墨滴的控制能力更强,且墨滴微粒形状更为规则、定位更加准确,打印分辨率提高,容易实现高精度打印。且微压电喷墨时无须加热,墨水不会因受热而发生化学变化,降低了对墨水的要求,也延长了打印头的寿命。因温度的持续稳定,使长时间不间断持续喷印时墨水的粘度及表面张力保持相对的稳定,保证印件质量前后的一致性,及客户重印颜色的再现统一性。) E5 L- E: m' E

3 V  _# ^2 D" k0 b4 a  u, D% h        陶瓷压电式喷印系统几乎可以打印任何种类的墨水,包括水溶性,溶剂性,和上面所述的加温固态喷墨。用于陶瓷压电式喷印的墨水,有较宽的粘度及张力适应范围(粘度可以在1-20 mPa.s 之间。张力在30-50mN/m之间),且具有溶解特性和速干特性。因此微压电技术弥补了热发泡技术的不足,有着更为广范的应用空间。
/ C* m8 x& V6 X: |- w1 `  F) S
1 Z$ C# ^& B6 _. O* u1 O( g" j       微压电喷墨技术的不足% N' K/ Y; ~% `' l( \  r0 ?
8 J. V1 \% K$ @3 v! Z" D+ ]  f$ r6 l
       微压电喷墨技术的最大的不足就是,它将多数喷嘴集中在一个打印头上还是比较困难,因此打印速度就会减慢。且当打印机墨头堵塞后,需要浪费大量的墨水清洗墨头。每次更换墨头,首先要浪费30%墨水做墨头清洗,每次开机都需要2~3分钟的清洗,也要浪费一些墨水。气量装置要求用户更换墨盒时,还剩余17%~25%的墨水。
4 U5 z7 i1 W9 t* @. P
0 n, r2 r& W* Z1 k! B* f    总结:热发泡技术与微压电技术各有优缺点,市场上的喷墨设备也大都立足于这两项技术。而如何把这两项技术的优势完美的结合,而得到打印效果稳定、品质精良、输出速度快、成本低的新喷打技术,仍是人们追求和研发的方向。
作者: shanwei898    时间: 2010-2-8 08:31

作者: epson.cm    时间: 2010-2-8 10:53
够详细
作者: zf4880    时间: 2010-4-1 14:21
好文章!!!
作者: cnqihc    时间: 2010-4-24 08:19
这个要学习学习
作者: 墨尘    时间: 2011-2-14 16:26
学习
作者: wang1d    时间: 2011-5-15 21:16

作者: 风之飘雨    时间: 2011-5-16 17:40
貌似是把别人的文章截取一段作为自己的,可耻~
作者: MultiTang    时间: 2011-9-30 10:37
这类文章看过几次0 L; ]8 f" r6 L; y! Z* c! s# E
但总是不能理解
+ B' e, i" q* z) x. u为什么热发泡式的喷头耗在清洗喷头的墨水相对之下非常少?
2 Z7 ?' m" s$ i0 R4 F5 F0 s3 p而压电式喷头就需要用那么多的墨水来清喷头?




欢迎光临 中国喷墨论坛-喷墨技术应用-数码影像-数码印刷-数码印花 (http://inknet.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