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材之都ABC
现状:世界前五大耗材生产厂家落户
产业:400多家中下游企业
年销售额:超100亿元,占全球两成市场份额
挑战:代工生产仍是主流,品牌意识缺乏
我们也许还没有忘记,2007年6月中国国际打印耗材展览会(Remax Asia Pacific)落户珠海,给经济特区带来巨大光环。珠海,在业内被誉为世界耗材之都,已经成为了世界打印耗材的生产基地,世界前五大耗材生产厂家均落户于珠海。并已形成以这些龙头单位为核心,400多家零部件、材料及油墨等中下游耗材企业在内的产业群体,年销售额超100亿元。耗材,似乎解决了珠海龙头产业缺失的现象。然而,以中小企业为代表的耗材行业,代工生产仍是主流,品牌意识缺乏,在金融海啸面前,它的生存似乎正在经历着严峻的挑战。
◎调查
国外订单剧降出口增幅回落
珠海素来有“世界耗材之都”的称誉。近年来,珠海打印耗材产业发展迅猛,仅去年生产了全球70%的色带,60%的墨盒和20%的再生与兼容鼓粉盒,形成零部件、材料及油墨等中下游耗材企业在内的产业集群,产品远销70多个国家与地区,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占全球同行业销售额的20%以上。
但是,正是由于耗材行业的外向型特点,国际金融海啸来临行业遭受打击程度成为外界关注焦点。11月20日,珠海市香洲区政府为摸底企业现状,召开了一场打印耗材产业集群座谈会,但意外的是,与会企业的信心在这场会议上展露无遗,几乎每一位企业代表都在大侃“利好”的光明前景,似乎金融危机离珠海耗材业太过遥远。
其实早在2007年的4月26日,国家商务部一项“打击”国内耗材业的“17号”公告正式生效,该公告明文将旧墨盒和旧硒鼓作为废旧打印机零部件而被列入电子垃圾,禁止进口,而国内打印耗材企业超过80%的原材料都是依靠海外进口的旧墨盒、硒鼓。事实表明,“17号文”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对国产耗材产业链形成致命打击,作为耗材之都的珠海,亦面临着严重的行业冲击。
又据国内一家知名财经媒体分析,珠海当地耗材产品主要是来料加工,多为仿造,处于价值链的底端,产品附加值不高,基本上没有自主品牌,来料加工的产品占九成以上;而且产品的主要出口地为欧美地区,因此自爆发金融海啸以来国外订单就剧降,出口增幅同比呈现较大回落。
“也许现实比我们想象的要艰难”,珠海市耗材行业协会一位负责人日前透露,打印耗材加工行业正面临着严峻紧缩,“特别是一些代工企业,生产成本低,就靠价格优势打入国外市场,但人民币一升值、国外需求量一下滑、原材料成本一上升,这些企业肯定就扛不住了,必须面临转型。”
但官方对目前的行业形势表示乐观,事实上金融海啸也确实对一些有基础抵抗冲击的企业带来了升级机遇。珠海耗材行业协会会长张希平表示,“海啸”背景对于珠海主攻的兼容耗材业不一定是坏事,以往的几次金融风暴,让兼容耗材由国际份额的5%上升到30%,而此次风暴对于珠海耗材业来说是一次机会。据他了解,10月以来,协会下属50多家企业大部分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订单量不减往年。#p#副标题#e#
◎经验
自主研发技术工艺找到出口
初次见彭可云,是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中午,他不到170cm的个头,穿着老式的格子衬衫,紧扎着袖口,一袭蓝色的牛仔裤也已经洗得发白,脚下一双白色的运动鞋略显陈旧。我从他公司的一名财务总监那里打听到,他是中国恢复高考以来的第二届本科大学生。
彭可云大多数时间都在沉默,带着一脸和善的笑容。如果你不找他问问题,他是不会主动介绍情况的,但他的每一句话都很有内容。我问他的第一句话是:“金融危机来了,耗材行业普遍受到了冲击,您如何看待危机下企业的生存呢?”他回答说:“从企业发展历程来看,企业一路走来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我们都要做好准备来迎接挑战,我们惟有时刻准备着迎接挑战,那么挑战就变得不那么可怕了。”
彭可云创建的中润靖杰打印机耗材有限公司是在1997年成立的,2000年开始进入激光打印机行列,2003年开始为汽车发动机做配件配套。11年,它把一个作坊式企业做成了珠海数一数二的耗材企业。与我想象的不同,他的企业车间里每个工人都很忙碌,与外界传言的耗材企业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
“我们的订单不仅没有减少,近期还有增加,这条生产线一天能生产出10万台墨盒,但这几天工人们还都在赶工。由于我们在技术和工艺方面都采用了自主研发,所以产品能比其他企业低10%-20%,客户也都很满意。”彭可云说。
据他介绍,中润生产的打印机有90%是外销的,国内市场只占10%,因此金融海啸无可避免地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人民升值和外币的贬值,让企业利润大幅下滑,这点成为中润最头疼的问题。另外,今年以来,国家商务部禁止原材料的进口,也让市场变得无序起来,打印耗材企业正在经历着痛苦的挣扎,中润也不例外。
“从长期来看,耗材企业要想生存下来,应该走规模化道路;从现在来看,企业一定要走规模化道路才有未来。只有规模化的生产才能产生高效率,即使没有金融危机,企业也应该这样做。”彭可云说。
为应对金融危机,彭可云的具体做法是扩张。多年以来,他的企业通过对技术和专利的重视,从而具备了一定的优势积淀。2007年以来,敏感的企业家们已经意识到了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从而开始更换先进设备代替人力,并控制产品质量,彭可云一举把它的生产线换成了国内最先进的生产线,以此来提升核心竞争力,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而他今年年初刚刚投产的电机业务,也正是看中了汽车配件的出口额只占到全国的11%,有着广阔的利润空间,希望借此以对抗耗材业的低迷。
“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向高端产业考虑的资本,身为制造业,踏踏实实把关产品质量是最实际的,你的发展就是你的产品质量比别人的好。我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因为往后退一步就是万丈深渊!”彭可云说。
像珠海中润靖杰打印机耗材有限公司这样的企业还很多,他们在一片风雨中义无反顾地启航,因为他们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航道。
珠海市康晋电器董事长吴国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出了他们公司的应对危机的手段:“其实就是一个字,快!产品研发要快,资金流动要快,市场反应要快。已经到了很快的时候,还要更快,因为你除了和自己竞争,还要和市场赛跑。
政府观点
金融风暴带来洗牌机遇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曾经表示,金融危机,从长远来看会是一次产业升级和转型的机遇。
“日子过得好的企业都在扩张,受到冲击的往往是那些基础薄弱,无力抢占市场的小型企业,”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李仲说。当金融海啸冲击到实体经济,全行业其实都受到一定的冲击,调整在所难免。
外贸型企业在欧美市场遭受到了打击,转而开发俄罗斯、非洲等新兴市场,1-10月份新兴市场出口增幅43%,以格力电器为龙头的外贸型企业,在这场企业突围中,表现出了大企业的敏感和远见。
金融海啸下的珠海企业,大的企业依靠自己的品牌和技术形成的核心竞争力,成功规避了风险,虽受冲击但依然前景广阔。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表示,市场存在一个优胜劣汰的机制,当面临危机,一些不具备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倒下来,市场份额就会空出来,所以格力不会受到金融危机大规模的冲击。
据珠海市经贸局预计,金融危机将对两类企业造成较为严重冲击,一类是自身条件薄弱的企业,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一类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没有自己品牌的简单加工。但珠海市千致鞋业有限公司和珠海中润靖杰打印机耗材有限公司,他们何尝不是身处逆境,凭借着信心和力量重新洗牌,在布满危机的行业里,从容地开始了打造更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