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关于色彩管理最折磨人的几件事

来源:科印网 发布日期:2014-09-25 427

 

有色彩管理算来得20年了,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对色彩管理的认识仍旧存在一些误区:认为有了色彩管理系统就能解决所有印刷质量问题;认为拥有了色彩管理相关的软硬件,便拥有了成功的色彩管理系统。而现实的情况是:一些企业花了不小的代价购置了各类软硬件后,印刷生产中的颜色一致性问题并没有很好解决;另有一些企业花代价做成了色彩管理系统,没多长时间后,系统失效了,又回到了无色彩管理时的生产状态。

结合实际生产流程和印刷质量控制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本文回归到做色彩管理必须要了解的几件事,帮助企业理清如何搭建一个有效的色彩管理体系来进行有效的印刷质量控制。

一、色彩管理能做什么?

色彩管理的目标是追求“所见即所得”,其工作原理是通过色彩转换模块(CMM),以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PCS)为桥梁,实现特定设备间的源色空间(ICC)向目标色空间(ICC)的转换。例如以印刷机的色域为源色空间,向喷墨打印机的色域空间转换,实现数码打样;又如,以印刷机的色域为源色空间,向显示器的色域空间转换,实现屏幕软打样。

色彩管理系统的功能实现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色空间数据转换层面,通过相关软件完成;另一个是颜色再现的物理层面,如显示器各像素RGB的亮度值、喷墨打印机各色墨滴大小与数量、印版各色网点面积率、各色油墨密度、网点扩大值等。这些物理量的控制,有些可通过色彩管理软件直接控制相关设备输出实现,如显示器、喷墨打印机、数码印刷机等;有些不能通过色彩管理软件控制,如印版网点面积率、油墨密度、网点扩大值等。

软件中完成的色空间转换数据结果总是稳定的,而颜色的物理再现受设备的影响,很难预知,这是实现稳定色彩管理的最大难点。

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见即所得”中“所得”结果的优劣判断不是色彩管理系统能做的事情,而是使用者的责任。

二、色彩管理不能做什么?

1、由于原理性的误差,色彩管理系统不能做到完全的“所见即所得”。

比较典型的几个例子有:数码相机的色域大于印刷色域,印刷想完全忠实复制数码照片是不可能的;数码打样系统中,虽然喷墨打印机的色域大于印刷色域,但色空间转换是利用LUT表进行插值计算转换,由于插值算法本身存有误差,数码打样并不能完全精确再现印刷结果;颜色科学中对颜色心理感受的研究还在探索中,如发光体与反射体颜色心理感受如何统一等问题,造成了目前屏幕软打样的还原精度要差于数码打样的还原精度。

2、色彩管理只能解决印刷中色彩准确传递的技术性问题,但无法解决印刷复制中的艺术性问题。

由于色彩管理系统追求的是颜色数据在不同色空间中精确转换与传递,系统不会知道一张图片是不是偏色、是不是高光、暗调定标不正确、是不是层次分布不理想等等问题。

3、色彩管理软件无法对印刷生产中涉及颜色还原的所有设备输出进行有效控制。

如今的数码印刷设备都在向高度集成化方向发展,如静电类、电子油墨类、喷墨类等,这些数码印刷设备大都集成了色彩管理系统,使印刷中的颜色控制变得简单。但对于传统胶印设备来说,色彩管理技术做不到对CTP出版网点的精确控制,做不到对油墨厚度、网点扩大率等方面的控制,而这些因素对颜色还原有最直接影响。这就需要采用分光光度计等质量检测设备的配合,通过获取印刷生产中的颜色数据,采取动态态的质量控制。

4、色彩管理存在对专色控制的局限。

当前的色彩管理技术最擅长的是以CMYK四色分色为基础的色彩还原,还不能很好地还原一些特殊复制要求,如专色金、银、珠光、UV等。

总体来说,印刷企业的色彩管理系统其实存在一个总系统与子系统关系问题,从数码相机输入到印刷机输出是企业色彩管理一个完整的总系统,同时还存在一些色彩管理子系统的情况,如显示器、数码印刷机等。现在大部分色彩管理教程都是侧重介绍颜色数据在各子系统印刷设备间的传递问题。由于子系统的相关软件都有设备校准功能,色彩管理就相对简单,使用者按要求操作就能得到不错的结果。但对无色彩管理子系统的装备,如CTP、印刷机等,常常是问题出现的地方,又对印刷结果影响特别大,在实际生产中这些问题都不能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