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合作下的陶瓷墨水
国内对于陶瓷墨水的研究要比喷墨设备早得多。自2000年开始,以陕西科技大学、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天津大学为代表的高校科研力量,陆续发表有关陶瓷墨水的论文数十篇。
但佛山陶企对高校的研究成果并不感冒。谭海林表示,“最早的研发是从学校开始的,但是学校的研究着重理论,比较脱离实际,和我们工业化大生产的工艺是大相径庭的。”
他认为,当时高校研究出的方法,一是成本高,二是和建陶生产工艺不相吻合。比如广东的建陶基本在1150到1230摄氏度温度范围烧成,学校里可能不了解这个情况,烧出来可能没有颜色,可能变色。“而我们一直在陶瓷行业做,就比较了解生产实际。”
谭海林是明朝科技2009年重启陶瓷墨水研发时,从研究院聘请来的“外援”。他的到来,为该企业重新指出了研发路径。
此前,明朝科技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墨水,该方法的优点是稳定性强,缺点是制备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谭海林则主张采用分散研磨法,该方法优点是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缺点是分散性、稳定性差。“起初我们在技术路线上存在一些争论”。
从现在的角度来看,采取溶胶凝胶法是走了弯路。溶胶凝胶法制备工艺复杂,在做一两种颜色的墨水时有优势,但工业化大生产需要我们把所有颜色都做出来,用分散研磨法是最简单经济的,谭海林说。
分散研磨法需要用到砂磨机,这种设备在科研单位很常见,但在当时的陶瓷行业属于罕见。砂磨机售价昂贵,实验级就要几十万元,工业级则需两三百万元。“传统行业的企业就会考虑这个投入值不值,就这么一台小的实验机就要四五十万。”
不断协商之后,管理层最终认可谭海林的意见。目前,明朝科技已是国产陶瓷墨水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其“新型陶瓷墨水”项目还在去年三水区首届创新创业大赛中胜出获奖。
国内厂商血拼价格战
国产喷墨机和陶瓷墨水占领国内市场后,各厂商之间的价格战愈打愈烈。
“从国产喷墨打印机出现至今,同一型号产品降价超过100万很常见。”“国产墨水面世5年时间,价格跌幅达10倍。”彭基昌和谭海林分别表示。
谭海林说,目前喷墨机厂商和墨水厂商在价格上都已降无可降。他们都正在为各自企业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彭基昌考虑的是跨领域扩张,比如在纺织服装行业、包装行业的印花,现在还在用丝网等传统印花技术,今后也可以应用喷墨印花。
“我们正在开发新产品,这可能是国内第一个在做的,就是渗花墨水,之前的墨水都是表面文章,渗花墨水可以渗透到砖坯里面去。”谭海林兴奋地谈起新产品,“研发已经成功了,正在陶瓷厂试用,国内其他厂家要跟进也比较难,至少要一两年时间。”
但对于普通陶瓷墨水的市场前景,谭海林表示说不清楚,“国内墨水斗得比较凶。国外的墨水厂商间也是有竞争的,但基本上是良性的,国内则是你死我活的竞争。”
即使价格战凶猛,也不可否认其积极一面。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张柏清等人撰文认为,国内厂家的设备较进口机器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大大推动了喷墨设备在国内的普及。
业内统计数据表明,2010年4月,国内陶瓷喷墨打印机保有量约40台,5年后,这一数据达到3100-3200台,年均增幅超过15倍。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秘书长尹虹表示,“喷墨技术刚出来时价格太高,大家都没想到它能替代传统的辊筒印花,只是做个性化产品”,但当它的成本可以和传统印花竞争的话,普及率自然就上去了。
据谭海林估算,喷墨技术可能占到国内建陶行业印花市场份额的85%以上,只剩下一些特殊的产品要用丝网和辊筒印花。国外这一数据可能达到90%以上。“但国外是发展了十几年时间,国内只用了5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