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外国媒体曝出,一家位于德国的IT医疗集团CompuGroup有意收购爱克发。目前,相关谈判正处于早期阶段。
医疗IT巨头意欲收购爱克发
据悉,考虑到股东和其他相关者的利益,爱克发董事会连同其财务和法律顾问,将仔细评估CompuGroup的兴趣表达。
不过据一份声明显示,现在还不能确保CompuGroup的收购兴趣会转换为正式的报价。
CompuGroup公司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拥有4300名员工,年销售额为5.43亿欧元。该公司专业从事针对医疗保健行业的软件开发和IT解决方案。
而爱克发拥有约1万名雇员,年销售收入高达26亿欧元,其收入的42%由医疗部门产生。其印艺部门贡献了51%的收入,在上财年的收入达到14亿欧元。
收购成功后,爱克发可能会被拆分
根据比利时金融研究De Tijd的报告显示,达成协议的主要障碍是爱克发高达11亿欧元的养老金债务。
报告还强调,如果收购要约出现并被接受,CompuGroup很有可能将寻求拆分爱克发印艺和材料业务。
这不难理解。作为一个专注于医疗领域的公司,CompuGroup认为爱克发印艺和材料业务与医疗业务共享基础设施,这可能会对未来医疗业务的发展构成挑战。
潜在的收购消息传出后,爱克发公司的股价上涨超过10%,在10月28日达到3.951欧元,但在收市时稳定在3.733欧元。
在声明中,两家公司均表示,如果需要,进一步声明将在适当的时候作出。
爱克发因何会被摆上“货架”?
如果爱克发最终被收购并被拆分,那么爱克发将是印刷行业中又一个被拆分的巨头。
尽管收购尚未发生,但从各方的声明和报告中可以看出,爱克发对此次收购持开放态度。
高达11亿欧元的养老金债务,很可能是爱克发愿意出售自己的重要原因所在。
无独有偶,柯达也是在面临传统业务下滑时,选择出售旗下的医疗影像业务寻求转型,但依然被高达28亿美元的养老金债务拖垮,于2012年1月申请破产保护。
巨头拆分在后印刷时代频现
施乐、惠普主动拆分为两家公司
早在今年年初,施乐就确认了拆分的消息。施乐计划拆分成两家公司,一家公司包含现有的硬件业务,另一家则负责服务业务。通过此次拆分,施乐终于可以卸掉公司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收购包袱,即2010年以56亿美元收购的ACS电脑服务公司。
与施乐相同,惠普的拆分虽然颇为无奈,但也是主动调整之举。2014年10月6日,美国惠普公司宣布拆分为两个独立的上市公司,分别提供企业硬件与服务业务和个人计算机与打印机业务,以抓住市场快速变化带来的机遇,增强竞争力。该拆分目前已经完成。
柯达、曼罗兰分拆以脱离破产保护
与施乐、惠普这种应对危机的主动拆分不同,柯达和曼罗兰则是在遭遇破产保护的被动拆分。虽然在完成拆分后,公司成功脱离破产保护状态,重获新生,但分拆后的公司除了保留原有品牌外,其规模、影响力与分拆前均不可同日而语。
2012年1月,柯达申请破产保护不久之后,柯达即通过出售资产、剥离非盈利业务等方式,开启重组计划。
2013年9月4日,柯达在经过了历时一年半的破产重组后,正式退出破产保护。老柯达旗下原有三大业务,文档影像业务、个性化影像业务以及商业影像业务。为偿还债务,老柯达将个性化影像和文档影像业务出售给KPP公司(即英国柯达退休金基金),并更名为柯达乐芮,柯达因此获得6.95亿美元的退出金融额度协议。有统计显示,为顺利走出破产保护,柯达关闭了其在全球的13家工厂、裁员近5万人,减少了约41亿美元的债务。
成功脱离破产保护后的柯达,将作为一家数字影像公司继续经营,它的业务重点将放在高速数字打印技术和柔性包装印刷等方面,柯达未来将专注于商用图文印刷市场。
海德堡、上海电气剥离印刷包装业务完成重组
事实上,除了拆分这种“简单粗暴”的重组方法外,不少印刷包装巨头,如海德堡、上海电气也在尝试通过对部分资产剥离的方式,以更好地聚焦于主营业务,实现新业务的扩展。
2014年7月25日,德国海德堡公司与长荣股份签署了《意向声明书》,长荣股份拟收购海德堡目前经营的高端模切机和糊盒机的相关有形、无形资产和业务,即海德堡印后包装资产。10月24日,德国海德堡公司与长荣股份正式签约。
针对长荣股份生产的部分产品,双方还签署了一项分销协议,由海德堡在除中国和日本以外的其他区域排他性代理销售该等产品,并提供相应的售后服务。同时双方还将在天津新建一家合资公司专门为海德堡胶印机和长荣的模切机、糊盒机等研发、制造高端零部件。
此外,2014年8月4日,海德堡还与马天尼签署协议,马天尼将全面接管海德堡骑马钉和胶装技术培训及技术服务业务。而海德堡将继续拓展其折页机(斯塔尔)和裁切机(波拉)市场。
相比于海德堡只是剥离部分包装印后资产,上海电气集团的业务重组则更为彻底。在过去的两年中,这个昔日著名的印机制造企业先后出售旗下申威达、紫光、亚华、光华等公司资产。2015年7月,上海电气集团在完成高斯国际及其部分子公司资产的出售后,其业务重组也正式告于段落。
未来,上海电气将定位于能源装备、工业装备(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和现代服务业,而印包产业已经不在上海电气未来的发展战略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