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文件处理设备巨头富士施乐宣布将投资6.5亿日元(约4200万元人民币)在中国苏州建立回收工厂,负责整个中国地区富士施乐产品的回收和再制造。这是上月刚接任富士施乐全球总裁山本忠人上任后的第一个战略动作,也是富士施乐首次把具有全新环保概念的“逆制造”引入中国。
所谓“逆制造”就是在设计电子产品时,就考虑到如何大规模对报废电子产品进行方便地拆卸、回收其有效零件和材料,用以直接再制造新产品。
据悉,新工厂位于江苏苏州,设计回收量为每年处理由富士施乐生产的打印或复印机1.5万台、旧硒鼓50万个。
这是富士施乐在全球设立的第三个回收再制造中心。另两个回收中心,一个设在日本负责日本本土的回收和再利用;另一个于2004年设在泰国,负责回收除中国外整个亚太地区的报废机器。
不过由于中国市场环境的特殊性,该环保再生产系统能否在中国生根发芽至少还需要过三关。
第一关 用户心理关
由于新产品用的是已报废产品中的可用零件,以及可回收的材料制造。对于向来对品质挑剔的中国用户,能否接受这种产品还存在某种程度的疑虑。
不过山本忠人对记者表示,新产品将经过严格测试,保证和采用原生材料制造的产品品质完全一样。山本强调采用再生技术制造的产品的价格也和全新制造的产品一致,这表明在品质上二者没有任何区别。用户在心理层面的问题会随着环保理念的不断推广而克服。
第二关 街头小贩关
尽管富士施乐强调回收产品不收费,但是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在于,有不少小贩和公司高价回收旧硒鼓、墨盒。那么在一个相对价格敏感型的社会,富士施乐如何在回收产品上和走街串巷的小贩竞争呢?而关键的是,回收是关系到整个循环再生产体系能否健康运作的第一环。
山本强调说,由于目前富士施乐已经在中国24个城市建立自己的直销渠道,可以通过直销渠道跟踪产品走向,因此有把握回收80%的产品。不过对于走分销渠道的机器,目前只能做到回收20%。不过,山本以东南亚地区举例,在该地区回收比例最低的国家,富士施乐的回收率也在50%以上。因此不必担心该公司没有在价格敏感型社会进行回收的经验问题。
第三关 保护投资关
环保生产究竟完全依靠企业的社会责任心,还是来自于可持续、可盈利的再生循环经济手段,这一直是备受业界关注的问题。实际上,富士施乐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目前,苏州工厂在担任回收再制造过程同时也是年设计制造10万硒鼓的生产基地。
据山本预计,按“边生产、边回收”的模式,该工厂将在9年之内收回投资。实际上富士施乐在日本的循环使用项目也是在8年之后才收回了投资成本。因此这种有利可图和“零排放、零污染、零不法丢弃”的环保理念不相冲突。
环保总局污染控制司副司长李新民对记者表示,富士施乐循环再生产的理念和操作可供中国制造企业借鉴。而信产部关于《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已于今年3月1日正式实施,中国正在寻找自己的电子再生经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