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是中国印刷制造领域的主要行业协会,也是积极推动绿色印刷的民间团体。多年来,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做了大量的关于印刷版材、印刷油墨、CTP设备、按需印刷设备和柔版印刷设备的统计工作,这里将近年的发展变化,向大家介绍中国企业为国内出版印刷业提供的绿色、高效和数字化印刷设备、印刷器材产品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1.胶印版材
2011年,国内胶印版材使用总量为2.59亿平方米,其中CTP版的使用量达1.17亿平方米,占全部胶印版材使用量的46%左右。2005到2011年6年间,国内CTP版年使用总量增长了20倍。
根据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印刷器材分会对全国92条生产线的调查统计:2011年,全国胶印版材总生产量为3.71亿平方米,占全球产量 一半左右。其中PS版生产量为1.93亿平方米;CTP版生产量为1.78亿平方米。我国是世界上胶印版材生产量最大的国家,也是胶印版材国际市场最大的 供应国。
2011年,国内胶印版材使用总量为2.59亿平方米,其中CTP版的使用量达1.17亿平方米,占全部胶印版材使用量的46%左右。而 2005年CTP版年使用量为519万平方米,占全部胶印版材使用量5%,也就是说,2005到2011年6年间,国内CTP版年使用总量增长了20倍。
未来,新型环保节能免化学处理版 和免冲洗CTP版将带来印刷制版的又一次技术变革。目前,国产新型环保节能免化学处理版和免冲洗热敏CTP版(如华光TP-G)已经推向市场。这种新型版 材不需要显影液,省去了显影加工过程,避免了显影剂中含有的强碱、PH缓冲剂、抗氧化剂、分散剂等有害化学废液的产生和排放,真正实现了制版生产过程的绿 色环保。
2.印刷油墨
2011年全国生产印刷油墨57.5万吨,与美国、德国、日本并列为世界四大油墨生产国。国内全年印刷油墨消费总量中,水性油墨和无苯类的各种绿色环保型油墨已经占20%左右。
我国油墨行业拥有油墨及配套企业近千家,从业人员2万多人。2011年全国生产印刷油墨57.5万吨,销售收入144亿元人民币,与美国、德国、日本并列为世界四大油墨生产国。
2011年国内全年印刷油墨消费总量约58万吨,其中进口油墨3.26万吨。在油墨消费总量里,胶印油墨约占45%左右、凹印油墨约占35%左右。
随着人们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健康的日益重视,绿色环保型油墨已经成为油墨企业重点发展的项目,在食品、药品包装上逐步由醇溶性油墨、水性 油墨代替了含苯类的油墨。特别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决定从2011年开始中小学教材要逐步达到绿色环保的标准,在国家政策导向的影响下,近两年我国环保型油 墨,如大豆油墨、UV墨、水性墨的生产量增长迅速,国内全年印刷油墨消费总量中,水性油墨和无苯类的各种绿色环保型油墨已经占20%左右。当然,由于受价 格因素影响,环保型油墨的推广还有一定难度。但随着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环保油墨品质的提高、产量增加而带来的价格下降,环保型油墨将会取得越来越大的 市场份额。
3.计算机直接制版设备及数字化工作流程
到2011年约2000台。全国CTP设备的保有量2011年底已经达到5500台。国内本土品牌和国际品牌CTP设备在近年的年安装总量的比例各占50%。
得益于国内CTP版材使用成本的的大幅度下降,计算机直接制版设备(CTP设备)在国内印刷业普及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由 于节省了传统印刷制版工序在印刷胶片,避免了相关生产过程中废水和有毒物质的产生,有利于保护环境,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印刷制版技术。
我国从1996年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引进美国方氏兄弟OptronicsCTP设备算起,已经有了16个年头。在经过10多年的市场磨合,技术的 不断成熟以及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后,从2005年开始,国内CTP设备的年安装量呈现迅猛增长的态势。2006年210台,2008年460台,到2011 年约2000台。全国CTP设备的保有量2011年底已经达到5500台。
CTP设备的供应商除柯达、富士胶片、海德堡、网屏、爱克发、等国际品牌之外,还有科雷、方正电子、广州爱司凯、华锐精艺、豹驰、大族冠华等国内本土品牌。而国内本土品牌在近年的年安装总量的比例已经超过50%。
印刷数字化工作流程系统的主要应用领域是以计算机直接制版CTP为主体的胶印印刷过程和以现代数字印刷为主体的数码印刷领 域。在传统以胶印为主体(当然也有其它诸如凹印、柔印等)印刷领域,与CTP设备国际品牌和本土品牌各占50%的见面相适应,拥有内核技术的本土品牌的数 字化工作流程也得到市场的认可。如北大方正的雕龙系列配置方正畅流系统,而杭州科雷、潍坊华光、中印集团等主要配置北京佳萌锐普的优印系统。
目前国内品牌企业已经在开发新一代数字化工作流程系统,最终目标是实现整个印刷过程的集成化生产,即能够实现整个生产链的闭环控制,即将印前、印中、印后过程的数据发送、执行处理和信息反馈融为一体,实现印刷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