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喷墨网-喷墨社区

打印耗材“小舢板”居多 价格战加剧

来源: 发布日期:2013-03-04 216

 

珠海打印耗材产业如何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当下主要挑战。

 

环境保护压力加大 园区化发展迫在眉睫。

  如何克服环保压力,实现循环经济的绿色发展,也成为珠海打印耗材产业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珠海企业生产的打印耗材成品中,七成硒鼓、二成墨盒为再生制造,即通过回收旧空壳,在原有制造基础上进行新的制造。该产业如何彻底解决再生环节中对废粉、墨水等环节的无污染处理,并从源头实现“绿色环保升级”已成为关注焦点。有业内人士反映,出于控制成本的强烈冲动和管理不规范,极个别本地企业在再生耗材回收与生产环节,忽视对碳粉及废墨的环保处理。
  珠海耗材行业协会秘书长张涛回应,任何行业都会有个别企业存在不良行为。但本地目前打印耗材整体环保水平符合规范,行业仍在有序规范发展。他认为,现有的环境监测机制能覆盖到全行业,而前两年由耗材行业协会牵头制定的国内耗材首个行业联盟标准已实施,对耗材再生产品的生产过程环境控制要求提出明确规范。
  从实际调查中了解,企业实现再生耗材旧品处理环节中废粉及污水的环保处理,需要前期大量资金和每年固定的持续投入。在赛纳科技再生耗材生产车间,记者见到了碳粉旋流回收系统和采用新加坡微电解污水处理技术的污水站。据该公司副总经理臧晓钢估计,仅污水站一项的建设投入已超过500万元,再加上维护成本等,即使对于大企业每年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但这是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此外,珠海生产型打印耗材企业超过70%集中于香洲区,并主要位于南屏工业园和前山一带,其余分布于高新区主园区、斗门与金湾区。这种产业空间布局分散、专业园区缺乏的状况,也对循环经济和污染集中治理造成阻碍。
  该市科工贸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珠海将加快赛纳打印机产业园、惠威电子、打印耗材国际交易中心等高端产业项目建设,同时通过“三清”工作强化南屏打印设备及耗材技术创新专业镇的集聚功能。为进一步严格环保监管,珠海还将在富山工业园建设耗材循环经济专区,围绕天威循环经济园,引导有墨盒再制造企业的集中生产,配套统一的污染集中治理系统。而集产业和空间布局研究于一体的珠海打印耗材产业发展规划也正处编制阶段。
  ■出路
  知识产权纠纷频繁  用自主创新把握主动
  知识产权纠纷频繁  用自主创新把握主动
  珠海耗材行业协会秘书长张涛剖析,面临利润率下滑的问题,业内企业需要抓紧时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新品开发力度,才能在市场定价中把握更多主动权,也才有能力创造规模发展空间。
  “知识产权是原装品牌用来维护核心利益的最好方式。”李广连评价道。现实是,一方面珠海耗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行业标准建设国内领先,并日益重视知识产权,已拥有4000多项专利,占据国内通用耗材专利总数的60%以上;一方面是原装品牌越来越多利用知识产权与兼容耗材生产商的“博弈”。
  去年年初,日本打印机供应商再次提起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诉讼,指控30多家再生企业及销售商违反美国贸易法,进口、出售侵权专利的硒鼓,其中珠海企业赫然在列。早在2010年7月,佳能也以相同的两项专利对珠海耗材龙头企业纳思达提请ITC调查和侵权诉讼,双方于次年6月达成和解。假设此次ITC颁发普遍排除令,禁止涉案硒鼓和相关耗材进入美国市场,将对行业造成不小震动。
  此次诉讼企业名单中纳思达被排除在外。在纳思达旗下赛纳生产线上,记者见到了引起国际专利纠纷的黑色硒鼓联动齿轮。据了解,佳能的专利产品平面为三个放射状分隔,而赛纳则将其改为两个分隔,并申请了技术专利。正是这个成本仅几元的小零件,却让诸多企业栽了跟头。但正是产品细节与技术背后所代表的知识产权专利壁垒,成为珠海打印耗材产业参与全球中高端竞争需要逾越的障碍。
  据该市科工贸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珠海将建设政、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通过政府扶持、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建立行业公共研发平台。尤其会支持建设小微企业联合研发平台,鼓励小微企业联合进行共性技术研发,共享研发成果。同时,将推动科技资金和创新资源向创新型打印耗材企业倾斜,支持创新型企业上市融资,支持行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并实施打印耗材行业知识产权战略,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探索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机制。
  拓展电子商务平台 注重品牌价值提升
  拓展电子商务平台 注重品牌价值提升
  在“淘宝”时代,怎样通过第三方服务平台,为珠海打印耗材行业在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等领域创造更多机遇?采访中本地不少企业经营者表示,打印耗材销售进入网络销售时代已是大势所趋。对于通过虚拟电子商务平台来宣传品牌和开拓新市场,他们饱有热情并积极实践。而对于加快建设实体交易平台如珠海国际打印耗材交易中心的呼声,也是越来越高。
  在该市科工贸信局公布的2012年度十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中,来自打印耗材的企业——格之格数码科技、天威泛凌贸易、灰太狼已占三席,而另一家上榜单企业天章供应链则在网站“哈哈办公商城”开售“格之格”的墨水与墨盒。据说珠海最大耗材生产商天威的创始人贺良梅,曾在一次全国经销商大会上告诫经销商:“假如还不走进电子商务,很快就会被淘汰。”而该公司旗下的一站式打印耗材网购平台——好彩快线,去年销售量达到3000万元,较3年前创立时增长了10倍。
  从做耗材模具OEM起家的小微企业“灰太狼”,在阿里巴巴国际站上,建立了多语言版本的国内外销售平台。其负责人表示,推广自创品牌的电子商务,能提供企业更好现金流并主动规避价格战。在去年的低迷行情下,这个小企业仍维持了10%—15%的净利润率。
  而如何避免线上线下渠道的冲突,成为珠海开始网络销售的打印耗材企业所面临的新挑战。对此,格之格有关负责人任女士总结,未来耗材行业需要思考实现电子商务平台与传统渠道的更好融合,从服务客户的角度提供更多的价值提升,而非单纯追求绝对销售量,从而规避线上的价格战。
  对于实体平台交易,业内强烈呼吁推动落实珠海国际打印耗材交易中心的项目用地,期望通过未来建成集研发、生产、销售、物流为一体的交易中心,为本地生产商、国内外供应商和采购商搭建起最便捷的沟通渠道。李广连建议,可以通过这个交易中心,发布珠海打印耗材价格指数,指导企业科学定价,争夺打印耗材价格在全球市场的主导权。
  此外,据该市科工贸信局透露,未来珠海还将进一步提高行业协会服务的公平性和惠及面,采用政府采购服务方式,委托行业协会承担再制造企业备案、资质审核、产品质量达标考核等工作。
  ■延伸阅读
  3D打印时代
  距珠海有多远?
  虽然3D与传统打印业在上游研发环节技术关联度不大,但作为“打印耗材之都”,珠海未来是否能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到来前的较长过程中,通过建设“三高一特”的现代产业体系契机,进入3D打印这一全新科技产业领域并打开“机会窗口”,值得深思。
  有业内专家判断,距离3D打印的广泛应用可能还需10年,现在重视完全来得及。在“高精小”的3D打印机领域,中国目前所有城市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珠海应提早布局建立3D打印产业试点”
  一个无可否认的现实是,目前3D打印的产值在全球制造业中所占份额依旧微不足道。2011年,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为17.1亿美元,仅占全球制造业总产出的0.02%。不过,这并不能遮掩未来其对传统制造业的“杀伤力”。
  以3D为代表的数字化制造技术,普遍认可的重大意义在于颠覆制造业的生产方式,进而改变产业链的运作模式。这对于传统制造业大国比如中国所造成的隐忧是,数字化制造的个性化、快捷性与低成本将让劳动力所占生产成本比例下降,促使发达国家鼓励厂商将部分制造业回流,而国内人力资源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将丧失,企业将长期徘徊于产业链低端。
  对于珠海而言,尽管大力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现代产业体系也已朝着“三高一特”的方向发展,但政策鼓励发展的高端制造业项目中并没有明确列入3D打印。传统打印耗材领域早已占据全球主要市场份额,并且拥有完整上下游产业链,却仍然面临产业低端化、研发力量薄弱的挑战,并受到打印巨头以知识专利为壁垒的束缚。那么借助3D打印新时代提供的新机遇,珠海是否能在争取一席之地的同时为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寻求创新突破?
  曾参与撰写《东莞加速发展3D打印技术》政协提案的东莞理工学院博士陶铭提议,珠海应提早布局,借助在传统耗材领域形成的渠道、市场与品牌优势,建立3D打印产业的试点。
  虽然3D与传统打印业在上游研发环节技术关联度不大,但两个行业仍可能存在交集,尤其是近年国际传统打印巨头介入3D打印热情高涨。例如惠普声称将关注3D打印领域任何新的发展。早于2010年,它与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知名3D打印厂商Stratasys合作,由后者OEM惠普品牌的3D打印机。而Stratasys方面表示在意通过与营销及流通能力较强的惠普联手,促进3D打印机的全球应用。
  遗憾的是,目前从上游打印介质研发、增材生产至服务等为数不多与3D产业相联系的国内企业中,尚无珠海企业的身影。尽管有传言珠海有一家大型打印耗材厂商已对进入3D行业表现出浓厚兴趣,但至截稿时间记者尚无得到确切证实。在本地多家耗材企业负责人看来,3D打印仍是件非常遥远的事情。
  珠海耗材行业协会秘书长张涛认为,3D技术目前更多处于前瞻性研究阶段,需要一段时间实现产业成熟。当然从长远而言,这将是一个发展机会。对于珠海而言,究竟去不去发展3D打印产业,最终还是要遵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指引。而传统耗材专业期刊《再生时代》出版人李广连表示,他计划在明年全球规模最大的的中国(珠海)国际打印耗材展上,尝试引入3D打印的专门展览。
  而在身处东莞的陶铭看来,珠海既然有在传统耗材业成功发展的经验,那么在介入3D打印业时,完全可以尝试从生产研发3D所需的增材开始。
  借助产学研平台 尝试介入增材研发
  陶铭分析,3D打印技术之所以难以产业化并普及,重要原因是对于金属、陶瓷等高强度的材料还没有实现关键性的突破,而已能常规使用的塑料、尼龙、树脂等,也停留于目前价格,让大规模生产难以承受的地步。“如果增材原材料成本能够大幅度下降,3D打印技术的普及将明显提速。”他说。从产业链延伸的角度上展望,一旦增材研发有突破,珠海可以借助传统打印耗材业的市场与渠道优势迅速向下游推广。
  陶铭参与撰写的这份提案,总结东莞发展3D打印技术的优势为拥有深厚工业基础和产业链优势,并在政策、财政等方面扶持新兴产业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建议东莞强化财政对3D打印的支持力度,通过设立财政专项资金,集中资源鼓励制造业企业应用3D打印技术。而另有专家分析,东莞所拥有的全球较为先进的电子元器件生产以及激光等精密设备等,都能对3D打印机的制造提供产业链配套,因此初步具备打造3D打印产业的基础要素。
  其实,无论是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扶持经验、出台政策支持,或先进的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珠海也具备类似产业条件。另一个不能忽略的事实是,目前3D打印设备进行的产业化运作,国内从一开始就体现出明显的产学研特征,例如设备生产商北京殷华依托于清华大学,陕西恒通智能机器依托西安交通大学、湖北滨湖机电依托华中科技大学。
  对于本地拥有丰富高校资源的珠海而言,完全可以与相关院校及研究机构结成研发平台,介入3D打印产业链研发环节,如增材制造技术研发等。而回顾珠海传统打印耗材的发展历程,不乏借助外地及本地高校实验室开展产学研合作、在产品研发上取得突破的先例。
  展望3D打印机的国内外市场的发展方向,面向家庭与个人用户的“高精小”型3D打印机被寄予厚望。陶博士表示,国内相关类型的3D打印机尚未真正形成制造产业。这意味着对所有城市包括珠海,几乎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