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生蛱蝶图》的复制品曾经作为“国礼”送给美国总统奥巴马
将古老而珍贵的《圆明园四十景图咏》进行复制供后人赏鉴,将徐悲鸿先生的《奔马图》进行复制让名画走入寻常百姓家……这些都是借着现代印刷手段对艺术品进行复制的典范,不仅如此,2009年11月17日,采用高仿真技术印刷复制的宋代画家赵昌名画《写生蛱蝶图》,还作为“国礼”送给了首次到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艺术品复制,一个崭新的市场领域,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2013年3月26日,中国文化艺术复制产业联盟在北京成立,更标志着艺术品复制从零散的企业行为,开始登堂入室,正在成为一个有规模、有组织、有上下游产业链的产业。不过,关于艺术品复制,业界却有着不同的声音。
艺术品复制为谁服务
中国文化艺术复制产业联盟最积极的倡导者是高英凯先生,他自己的另外一个身份是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文化艺术品复制工作委员会主任,因此,中国文化艺术复制产业联盟目前的主导力量是从事书画复制的企业,或者说是印刷企业。所以目前成立的联盟,并未能涵盖文化艺术复制的所有领域,这应该算是一个遗憾或称缺陷。
任何一个产业,要想得到好的发展,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市场问题。那么,对于艺术品复制来说,自己的客户又包括哪些人群呢?此前几次参加相关的讨论,很多从事艺术品复制的朋友都在强调,艺术品的原作是原来收藏的,平常老百姓买不起真品,所以可以买个复制品自己欣赏。但是在现实中,这种想法有点“天真”了。
那些真正的文人雅士,即便买不起字画真品,也绝不会花钱买个复制品。在文人雅士的心中,复制品基本等同于“赝品”,真品与复制品的差距更是天壤之别,他们根本不屑于购买复制品,更不用说收藏复制品了。那么真如行业朋友说的,是一些寻常百姓买吗?这个情况貌似也不多,因为即便是复制品,价格也是不菲。对于一般的平头百姓来说,花数千甚至上万去买个复制品回来,同样是不现实的。或许,真正愿意掏钱购买的,只有那些附庸风雅且口袋里有钱的“暴发户”。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这个产业的发展前景注定不可能太宽广。
艺术品复制现在另外一种用途是作为礼品用于馈赠。不过这种礼品很难出现在个人消费市场,只有在企业间馈赠或者公务馈赠时,就像是故宫博物院赠送给奥巴马的《写生蛱蝶图》。只是这个市场同样容量不大,无法支撑一个产业。
在中国文化艺术复制产业联盟成立大会上,版画家聂昌硕先生直言:“现在的艺术品复制是中间热两头凉,印刷企业很积极,但是画家、书法家不积极,市场反应也不积极。”他的观点很犀利也直戳艺术品复制的痛处。
如他所言,现在不仅仅是消费者不太买单,就是艺术品的持有人对于艺术品复制也不是那么认可。
#p#副标题#e#
天可嘉语复制的《圆明园四十景图咏》18米长卷
事实上,现在市场上见到最多的是古画、古字的复制品;当代书画家的作品除了作者本人要求少量复制以外,再有就是个别企事业单位对于书画家馈赠给企业的书画作品进行复制,但仅凭这些无法形成市场。
聂昌硕先生认为,现在艺术品复制产业能够看到的真正市场是装修装潢领域。他的观点也得到了高英凯先生的赞同。据高英凯先生介绍,此前就有不少新建的星级酒店提出,要大量采购复制的艺术品用于酒店的装潢。
让复制的艺术品以装饰的形式出现,既符合市场规律,也有现实的需求。但是,做这行就不能再寄望能够获得高额利润,需要选择从事艺术品复制的企业“自降身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