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喷墨网-喷墨社区

玻璃数码陶瓷印刷成我国印刷行业黑马

来源: 发布日期:2014-02-28 218

   百度上搜索数码喷墨印刷技术,得到相关结果415000个;搜索数码陶瓷玻璃油墨玻璃印刷技术,得到结果130000个;然而若具体到搜索以色列DIP-Tech玻璃数码陶瓷印刷技术,则只能得到相关结果445个。

由此可见,当下市场和顾客群体对于玻璃数码陶瓷印刷技术的认知程度要远远低于数码喷墨印刷技术。而从市场角度来看,2000年崭露头角的彩色高速喷墨印刷机到2006年,在全球投入使用的机器仅有20台;然而到2010年,装机数量就超过了200台,可见其市场多么广阔。在这样一种市场大环境下,玻璃数码陶瓷印刷技术到底有怎样的竞争力?与大众所熟知的数码喷墨印刷技术又有怎样的区别?

印刷界的一匹黑马

当下,玻璃被应用于大型建筑上已变得非常普遍。节能玻璃不仅能减少建筑能耗,还能使得自然光线射入建筑内,令建筑内的人员可通过其观赏到周围的景观。而玻璃所营造出来的开阔感,也是其他建筑材料难以企及的。

事实上,市场上所出现的能在陶瓷、玻璃等材料上进行印刷的数码喷墨印刷技术,早已在家庭装饰领域有着非常可喜的发展。简单来说,数码喷墨印刷技术是使用低温UV油墨墨水,优势在于成本低,分辨率极高以及图像细致。但同时也具有抗UV紫外线能力差、容易刮伤剥落、不能用在室外环境等缺点。对于玻璃行业而言,其印刷在玻璃表面后不能再进行镀膜、夹胶等深加工工艺。2009年将DIP-Tech的数码印刷机引进中国的友士电子(上海)有限公司的课长张艳玲介绍到,与传统的丝网印刷技术相比,通过数码印刷技术将高温无机的绿色环保的陶瓷油墨印刷在玻璃上,经钢化后所印刷的玻璃可以进行深加工工艺,具有其印刷后的玻璃防划伤、抗紫外线、可应用于室内以及室外等优势。这对于设计图案、颜色纷繁复杂,多幅不同版面的玻璃尺寸,尤其是装饰性玻璃外立面的大型建筑玻璃而言,可在极大程度上降低成本和缩短供货周期。

从全球角度来看,推广应用玻璃数码陶瓷印刷技术的DIP-Tech的数码印刷机已经超过150台,每年的总印刷玻璃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且需求在持续性增长。

对玻璃生产商提出新要求

简要来说,玻璃数码陶瓷印刷技术是一种用陶瓷油墨直接在户外或者室内装潢玻璃上进行数字印刷技术,它高温陶瓷油墨的原料由陶瓷粉颗粒组成。玻璃经过清洗后进行印刷,再经过150摄氏度的低温烘干,把添加的有机的溶剂部分挥发出来,之后进入650摄氏度~720摄氏度的钢化炉,把陶瓷油墨剩下的无机的陶瓷粉颗粒经过钢化炉的高温完全烧结在玻璃上,最终成为玻璃的一部分。

DIP-Tech设备数码打印机的硬件本身目前已比较成熟,高温陶瓷油墨的品质稳定和色彩也相对稳定。但由于这个产业在国内还属于一个较新的领域,我们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很多方面的配合。张艳玲对于这种印刷技术的现状介绍到。

一方面,DIP-Tech的高温陶瓷油墨要求印刷在平板玻璃表面上,玻璃印刷前需要清洗,印刷后需要烘干,这就要求玻璃生产企业建立印刷所需的洁净工作间,因为清洗后的玻璃以及印刷后送去烘干线的玻璃要避免二次污染问题。

另一方面,整个行业的发展需要玻璃生产商加大对具有美术设计背景人才的重视,提升企业从简单的生产加工厂到设计创意生产制造安装等一站式服务的角色。同时,从国家政策方面的支持来看,玻璃数码陶瓷印刷技术也需要国家在政策上加大对建筑实用性、节能性、美观性的鼓励和规范。

为玻璃业做一笔划算买卖无论是英国埃克赛特大学色彩斑斓的条形图案玻璃外墙,还是俄罗斯喀山外观呈现蓝色水纹玻璃材质的水上运动中心,DIP-Tech所带来的数码印刷机已经应用到国外上千个工程案例上,而中国在这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也有不少于10家的工程大楼的室外幕墙玻璃采用了这项技术所制作的产品。

虽然说,DIP-Tech玻璃数码陶瓷印刷技术相关设备的价格较高,但它为玻璃厂商所带来的利润也很广阔,通过将数码印刷玻璃转化为高端的收益性产品,将极大提升玻璃产品的附加值。未来,这种类型的数码打印机将在建筑玻璃市场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关于这种技术和产品的有关价值,张艳玲介绍到,当然这也要求产品的不断配套更新和相关服务质量的提升。以DIP-Tech为例,在服务方面,为客户提供更为有效结合的360度集成化解决方案;在产品配备方面,不断研发多种功能性油墨,使采用相关技术的玻璃材料可以呈现出更为有质感的效果。我认为,这也是其他企业想从事这项技术所应该加以重视的。

事实上,除了在建筑玻璃领域,玻璃数码陶瓷印刷技术还可以应用于诸多与玻璃相关的产业,例如:家电、家具玻璃,汽车、游艇以及特殊交通工具,甚至在陶瓷地砖方面。

就目前国内已印刷完工的十几个建筑项目而言,项目大多数是在二三线城市,这个市场空间是十分巨大的。而由于中国制造成本相对较低,玻璃产量又占了世界上的较大份额。由此可以设想,通过运用这种数码印刷技术,也将会极大地推动中国制造出口业的发展。张艳玲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