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年青一代而言,他们更习惯于把智能手机作为主要的上网设备,智能手机从根本上改变了他们对互联网的认知,以及连接互联网的方式。
根据ComScore的数据,2014年1月,美国个人通过移动设备使用互联网比例达到55%,其中通过APP占比47%,通过移动设备浏览器占比8%,通过PC使用互联网占比则锁定在45%。
未来,移动互联网就是互联网,所有互联网公司都是移动互联网公司。移动互联网并不仅仅只是传统互联网的一次迭代式升级,而是一次颠覆式创新。如今,这股趋势已经初见端倪,得移动者得天下。百度的移动流量已经超过PC;以GMV计算,阿里已是全球最大的移动电商平台;纯移动社交工具微信使得腾讯最早拿到了移动互联网的船票。
相对于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特点主要在于:移动便捷性,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个性化,通过手机号码或社交账户,可以唯一辨识用户,为用户提供特有的个性化服务;地理位置定位,用户能够更方便地进行场景化交互与消费。但与传统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的性能受到网络能力和终端能力的约束,同时,屏幕规格的限制,也注定了移动无法平移PC模式。
从终极层面,移动端设备就是“人的自然衍生”。一部手机默认就是一个自然用户和数据中心,以智能终端为桥梁,更便捷地连接人与人、人与信息、人与商品、人与服务。
连接人与人。在连接人与人方面,在腾讯社交基因与QQ资源的注入下,微信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强的社交应用。微信的初心是做一个纯粹的移动社交工具,连接人与人。通过通讯录、朋友圈实现了熟人与熟人之间的连接,通过订阅号、服务号实现了陌生人与陌生人之间的连接。不管现在变得多“重”,微信的最基础功能就是实现人与人关系的连接。
连接人与信息。在连接人与信息方面,搜索引擎和新闻客户端在无线端占据着重要位置,微博则是通过社交关系链进行内容分发的最为有效的平台。由于移动端屏幕的限制,高效获取所需信息成为用户的刚需。以百度和今日头条为代表,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是搜索引擎和新闻客户端的发力点,通过大数据的积累和运算,更为精准地识别用户需求。
连接人与商品。在连接人与商品方面,电商企业面临着与互联网媒体平台同样的困扰,如何让用户在几英寸的手机屏幕上获得最佳的用户体验。目前而言,两条比较有效的路径是:智能推荐和社交分发。区别于PC端首页,手机淘宝首页已经实现了“千人千面”。口袋购物则搭建了一个移动导购平台,主打移动平台上的个性化和精准化商品推荐。
连接人与服务。连接人与服务,是各大互联网巨头共同的战略发力点,其中包括了百度的直达号、支付宝服务窗、微信的服务号,同时也诞生了如雨后春笋般的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在人与服务的连接上,最为重要的关键词是场景化消费,这也是移动互联网的特质。BAT也都在移动地图上做了基础布局,为用户实现基于地理位置的场景化服务。
移动互联网才是真正的互联网,将连接一切,颠覆所有行业,当然也包括传统互联网本身。衍生而来的将是云打印与移动互联网打印技术的全面革新,诸多APP手机打印软件与便携式打印机将伴随着人们的办公与生活,今天很多企业在产品线上的布局已经把云打印、无线直连打印作为标准配置,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这已经成为大数据的标准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