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喷墨网-喷墨社区

艺术品复制 拷贝出来的价值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发布日期:2015-06-01 660

 

日前,荷兰梵高博物馆联合富士胶片,推出了用3D扫描和高解析度印刷技术制作的五款梵高经典画作,每款260幅,一幅售价2.5万欧元。梵高博物馆馆长吕格尔称,一般人很难分辨复制品和原画,细微的区别在于,原画会有光泽变化,而复制品没有。

复制艺术品的大众消费在西方已成为一种时尚。名家名画因其唯一性及价格高昂无法成为大众消费,但通过高科技手段限量复制,名画也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如今这种消费时尚已被引进国内,然而,“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 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水土不服的艺术品复制近年来波折丛生,争议不断。

“下真迹一等”的高仿名画

2006年3月,吴冠中的作品以一种特殊形式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与观众见面。100多幅由北京百雅轩文化艺术公司按原作克隆的书画作品亮相,与原作相比,笔感色彩几可乱真,其中《映日》、《又见风筝》、《故宅》等名作,极似吴冠中手迹。

这些作品均是吴冠中授权百雅轩以珂罗版仿制,部分精品还有吴冠中的亲笔签名。著名文物鉴定家、书法家启功先生曾言,“珂罗版复制技术对古代书画无疑是一种延长寿命、化身千百的特殊手段,其艺术价值堪称‘下真迹一等’”。

艺术品复制由来已久,方法多种多样。在印刷术发明之前,临摹是最基本的复制方式。由于临摹是手工复制,效率极低,数量很少。书法名画的临摹者要有极高的艺术造诣,凭借他们在书画创作、鉴赏方面的深厚功力和深厚的个人艺术修养,在充分理解原作的基础上,对照原作进行临摹,才能保证临摹作品的艺术价值。但是,画家个人的艺术个性掺杂在临摹作品中,使原作的艺术内涵在临摹作品中有很大改变。如王羲之的《兰亭序》 随唐太宗殉葬后,后世存有的多个摹本风格迥异。

印刷术发明后,出现了木刻雕版、铜雕版印刷复制书画的技术。版画曾是最方便、最经济的艺术复制手段。中国历史上销量最大的艺术品是民间的木版年画。西方最早的版画是圣像和纸牌。在复制中国水墨画、水彩画方面,历史悠久的木版水印工艺,有其独特的艺术效果。北京荣宝斋是用木版水印技术仿制中国水墨画的翘楚,代表作为《韩熙载夜宴图》、《虢国妇人游春图》等,由于木版水印对技师要求很高,工期长,成本高,目前这种仿制工艺作品越来越少,荣宝斋也很少再仿制比较复杂的画作。

印刷技术的进步不断丰富着艺术品的复制方法,目前常用的方式有胶版彩色印刷、丝网印刷和喷绘。胶版印刷是大批量复制最快捷最经济的手段,但胶印对承印物的选择面比较窄,一般只有在铜版纸上才会得到最好的颜色体现,而中国古代书画多是在宣纸和丝绢上作的,西方油画用的是油画布。

要实现高仿真的艺术品复制,从材质到装裱,都应尽可能与原作保持一致。要在油画布或者丝绢上复制艺术品,丝网印刷与喷绘是比较理想的手段。爱普生公司为此推出了大幅面打印机,并提出“艺术微喷”的概念。百雅轩则采用古老的珂罗版印刷工艺,在宣纸上复制古代书画。柯罗版是英文Collotype的音译,是最早的照相平版印刷之一,19世纪发明于欧洲,光绪年间传入中国,被广泛应用于绘画、照片、拓片、壁画、版画、书法、古籍等艺术品的复制。珂罗版印制工艺非常复杂,复制效果能够保留笔墨的神韵,对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复制惟妙惟肖,形神兼备,又被称为“克隆版”。

高仿艺术品需理性消费

在欧美发达国家,人们习惯低价购买一些名作仿制品美化家居,并定期更换。西方国家的艺术品市场70%是有限印刷品市场,原作市场只占到三成。许多画家甚至以复制自己的作品作为主要收入。据说,美国最成功的华人画家丁绍光每完成一幅作品,就让合作工厂利用丝网印刷技术仿制一批,通常限量在100至1000件,每幅都有编号并由其本人签名,送到全美画廊销售,平均每张复制品售价在1000至4000美元。

目前国内博物馆、拍卖行、画廊等机构的交易记录中,具有编号、限量印刷的高仿真书画复制品的价格都在万元左右,且行情十分稳定。

但是,艺术品复制国外市场与国内市场区别很大:国外并不热衷制作1∶1的高仿复制品,而1∶1高仿复制品却是国内的主流。国外为什么不制作1∶1的复制品?

专家分析,国外艺术家很少会做出1:1的授权,其对于1∶1高度谨慎。对于艺术品市场而言,保证复制品与原创作品的区别至关重要。面对高仿艺术品,买方应该明确是收藏还是消费,更要明白原创作品和印刷品在艺术价值上的本质不同。

目前大众对复制艺术品存在两大误区:要么认为复制艺术品是工业产品,没有任何价值;要么过分追逐所谓限量复制品,不惜高价买入。

国内知名艺术策展人杭春晓指出,高仿艺术品不具备收藏价值,即便是艺术家授权的复制艺术品也是如此。作为艺术衍生品,它只具有审美价值、艺术体验价值等艺术消费价值。现在很多人把复制艺术品当作收藏品,不惜重金购买,是一大误区。国内复制艺术品的最大消费群体其实是艺术家、资深艺术收藏者和业内人士,在他们家中,往往随处可见复制艺术品,他们利用复制艺术品来提升素养,研究文化艺术。由于高仿复制品价格低廉,不存在“打眼”风险,也是艺术爱好者的最佳入门选择。

对于复制品在艺术品市场中的定位,吴冠中的高仿画作提供了一个注脚。

2008年3月,33幅由百雅轩制作的吴冠中限量“丝网版画”现身北京798,包括其代表作《交河故城》、《紫藤》和《大宅》,售价多在万元左右,又有吴冠中的签名,成为当时798最卖座的艺术品。4月,吴冠中画展走进成都,售价为10万元的《交河故城》“丝网版画”被抢购一空。

据报道,复制吴冠中作品让百雅轩财源广进,但在2009年11月,与百雅轩一直合作的吴冠中,在去世前将自己作品的全部印刷复制推广权交给了另外一家画廊。吴冠中还特意叮嘱:“复制品定价不可过高,且需明示此为精印作品而不是所谓的版画,不得混淆印刷与创作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