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喷墨网-喷墨社区

个性化印刷品市场对印后领域提出新需求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16-02-04 445

 

时代在发展,大众审美要求也愈发得高了起来。印刷品不再局限于“信息载体”这一简单模式,而是以更具审美价值及使用价值的形象出现。市场需求的变化,对印后加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过去的数十年间,很多企业都通过引进和升级传统或数码的印刷设备来提高生产水平,应需而起,各大印前、印中设备生产商也已进行了多番的大浪淘沙,其研发生产、销售渠道、服务维修等都已形成较为成熟的运作体系。

印刷品市场对印后提出新要求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大众审美需求的提升,让印刷品不再局限于“信息载体”这一简单模式,而是以更具审美价值及使用价值的形象出现。以印刷包装产品为例,据有关资料统计,好的包装可以使商品销售额提高15%~18%.于是,市场开始强调设计、版面、色彩及装潢加工等的重要性,并将日臻增长的需求转化为对印刷各环节的挑战,尤其是印后加工。印后加工是保证印刷产品质量并实现增值的重要手段,通过修饰和装潢大幅提升产品档次并增加其特殊功能。

或许,对于印刷企业,尤其是以印后为主的企业而言,只有正视劳动力的变化,脱离对于廉价劳动力的依赖,实现从粗放式劳动力价格优势向集约化技术优势的转变,才能找到瓶颈的突破口。

印后设备历经三次变革

印后设备是指对印刷半成品进行进一步加工处理,使之在装订、外观、平整度、防伪、包装等方面得到加强或美化的一类设备。如切纸设备、折页配页锁线设备、上光压光设备、覆膜上胶设备、烫金打码设备、打孔装订设备等等。

印后设备在现代的发展可以归为三次变革。第一次变革:20世纪50年代中期,从手工到单机的变革;第二次变革: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半自动单机到全自动联线的变革;第三次变革: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一切向国际标准靠拢,全自动单机、联动并举进入先进水平的变革。自第三次变革起,印后可以不再依赖廉价的劳动力,通过自动化、智能化联动线的发展,帮助印刷企业走出印后利润增长瓶颈。反而观之,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也“强迫”印刷企业开始了解、接受自动化印后设备,再加之客户对于生产效率的要求越来越“苛刻”,故提高印后生产智能化水平势在必行。

印后加工智能化之路与CTP技术普及“异曲同工”

在CTP技术最初兴起时,其曾被很多人唾弃,觉得是价格虚高的新鲜玩意,离我们还很遥远。随着市场的发展,短版业务的比重越来越大,CTP技术巨大的盈利空间吸引了众多版材公司和制版设备制造公司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技术开发,使得CTP技术得到迅速提升和推广,而技术的成熟和竞争的白热化也迅速拉低了使用成本,又进一步推动了CTP技术的使用。

今日的印后智能化技术和当年的CTP技术有几分相似。当然,CTP技术只是单一的技术,市场使用量非常巨大,而印后设备种类繁多,设备的价值也有巨大差异,这为印后智能化设备的研发和推广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是市场决定需求,随着印刷短版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印刷技术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快速推进,印后智能化设备的大范围应用也只是时间问题。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快速提升,作为印刷生产链中劳动力最密集的加工环节,印后加工的智能化是必然选择。

互联网技术技术推动印后设备智能化

网络到包装(Web-to-Pack)技术的发展给数字印后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数字压痕和裁切技术的出现和网络到包装技术的应用意味着折叠纸箱生产可以实现全面数字化和自动化。客户可以将最终的设计稿和CAD文件发送给印刷企业,并通过任何一种印刷方式进行生产,最后再采用数字裁切和压痕方式进行加工。网络到包装技术给印刷企业带来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一是印刷企业可以更好地规划印刷时间,优化折叠纸箱的库存,从而实现及时生产,最大限度地降低仓储费用;二是该技术能够让印刷企业具备生产短版活件的能力,从而加快印刷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

印后智能化的重点是用高新技术、实用技术对平装联动线、精装联动线、模切联动线、切纸联动线的自动化、智能化和联线化的水平进行改造和提升,保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和改善工作环境。市场调研表明,目前印刷业对高端自动化印刷设备,尤其是印后自动化设备具有迫切的需求。

小结:我国印后设备制造市场的现状是低端产品过剩、中高端产品大量依赖进口,这与印刷企业对印后设备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中高端设备这一现实似乎有些“背道而驰”.于是,中国印后设备制造企业开始发力,致力于研发和制造在中高端印后设备领域可替代进口设备的国产设备。目前,有一些设备制造企业孜孜不倦于研制可与国际接轨的中高端印后设备,并已取得了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