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喷墨机企业提出“墨水成就了喷墨机”的观点,不过这并没有得到普遍赞同。有趣的是,当喷釉技术出现并且被广泛看好的时候,有喷头企业称,喷头已经完全可以实现喷釉,就看色釉料企业能不能做出相应的墨水或釉料;而墨水企业则称,墨水已经准备好了,就看喷头能不能实现特殊装饰效果的喷印;也有喷墨机企业表示,只要墨水和喷头能够做到,喷墨机企业就完全没问题。
那么,未来到底是谁成就谁?抑或者说,“谁成就谁”本身就是三方相互推卸责任的表现?
观点一
喷墨机的地位最被动
喷墨机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瓶颈期,要突破瓶颈,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要基于喷头技术的进步。正如芯片的更新换代造就了手机,新的喷头技术也会改变机器;二是墨水。墨水实现新的功能后,会催生喷墨机功能的创新。对设备商而言,就是要有了喷头和墨水之后,才知道怎样做出相应的设备。
有墨水企业代表就认为,是喷头决定了一切。原因在于:很多墨水是喷头无法喷印的。墨水可以做到很多创新,但因为喷头孔径、喷墨量的不同,没有办法实现对不同表面张力和粘度的墨水的适应,所以使得很多墨水难以应用。所以说,是喷头决定了墨水,而喷头和墨水实现匹配之后,两者又共同决定了设备。
也有喷墨机企业代表认为,喷墨机和喷头很早就有,但真正应用到陶瓷领域是在墨水可以用于喷墨机之后。当墨水完全准备好了,喷墨机就开始在陶瓷行业应用了。反过来,墨水要求喷墨量大一点,对喷头提出了新的要求,就促成了大孔径喷头的研发。
观点二
喷墨机企业的整合作用才是关键
从UV行业来看,胶印还是占据着大头,数码喷印也变得越来越多。最初的阶段,是否能实现数码喷印是由喷头主导的,首先要做出能否喷印UV墨水的喷头,但很快也就面临着新的问题———墨水能否和喷头实现完美的配合。墨水针对不同的喷头来进行研发,但如果没有墨水,喷头做得再好也没用。所以第二道难关是墨水。
现在提到喷墨技术的时候,普遍观点都认为喷头和墨水是两大技术难点。而设备企业也觉得,只要墨水和喷头做好了,喷墨机就一定能做好,但同样的墨水和同样的喷头,用在不同的设备上却能有不同的效果?实际上,关键还是取决于喷墨机企业的整合技术。从细节来看,每一家喷墨机企业实现墨水喷印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喷头的驱动方式也有细微差别。
所以说,重点在于喷墨机企业扮演的整合商的角色,是整合商实现了应用的最后一步。
观点三
要立足自身创新,而不是“搭顺风车”
喷头企业应该是最先尝试针对陶瓷行业进行技术研发的一方,而墨水企业这样做,可能会比喷头企业晚一两年,喷墨机企业可能会更晚。从时间上来看,似乎可以认为是喷头主导了喷墨市场,但这只是角度的不同而已。如果把责任都推到其中某一方身上是不负责任的,对那一方而言也是不公平的。说某一方主导了喷墨市场,其实有另外一层意思:现在喷墨技术的应用没有实现质的突破就是这一方的责任。
“我们不觉得是喷头的创新成就了墨水的创新。”意大利一家墨水企业的中国区负责人就表示,任何只站在一个角度看问题的立场都是经不起考验的。该负责人说:“无论是喷头企业还是墨水企业,都要立足于自身的创新之上,努力在自己特有的背景之下作出创新,而不是人云亦云,或者寄希望于靠合作伙伴的进步来搭顺风车。”
观点四
合作研发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
向喷头企业购买测试系统,是很多墨水企业为了测试墨水性能必须要做的一件事。但仍有墨水企业认为,这一过程中墨水企业是被帮助的对象,而喷头企业处于更加强势的地位。泰威技术销售总监徐蕾对这一观点就持反对意见,在她看来,购买测试系统其实是墨水企业为了完善产品而寻找工具的过程,墨水方和喷头方是合作关系,并不存在地位上的高低。
从实际调查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构成喷墨技术的三大主要环节,都希望可以合作推动技术进步,但这其中还存在很多困难。意大利一家知名墨水企业负责人就说:“在我们深入墨水领域十多年的历程中,已经有太多太多的设备商跟我们合作过,只不过这些故事都没有发生在中国。以色列、美国、西班牙、意大利等等国家的喷头企业和设备企业都和我们合作过,但真正能够相互扶持走到今天的,可能就不多了。”
喷墨打印技术走到了瓶颈期,设备商觉得没有突围的可能性,在他们的角度就会希望墨水有新的突破。有这样的想法也是非常正常的。其实设备商所说的墨水成就了喷墨机,并不是指先有墨水创新之后,喷墨机才会有创新,而是希望双方可以共同研发,因为墨水厂商和设备厂商本身就是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
墨水和喷墨机合作进行技术研发,会牵扯到太多方面的问题,合作的形式和捆绑的程度很难预见,双方在同一项技术中的贡献率也很难做到各占50%,但合作是未来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