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13.5×6.8毫米的芯片并不起眼,但在这“方寸之地”却分布了300个孔径26微米的喷墨孔,通过芯片控制多个脉冲信号实现微流体喷射,墨水“听话”地从预设好的喷墨孔中喷出,描绘出图案——我国在喷墨打印领域打破国外行业巨头产业垄断的梦想,在珠海奔彩打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海奔彩”)得以实现。
工作人员使用光刻机对晶圆进行光刻
这家位于香洲区的公司先后引进国内首条热发泡打印头生产线,实现热发泡喷墨打印头国产化替代,并推出自主创新开发的100mm喷头手持便携式宽幅喷墨打印设备,目前每个月能生产芯片万余颗,满负荷情况下每月能生产60万颗芯片。
潜心钻研,
打破国际市场垄断
当前,全球印刷行业规模约8000亿美元的产值,喷墨印刷约占2000亿美元,仅喷墨打印头芯片就有200亿美元的规模,且在行业内具有不可替代性,但目前全球生产喷墨打印芯片的企业仅10余家,而这些企业都是‘庞然大物’,想要打破技术壁垒非常难。此外,喷墨打印机的制造产业链非常长,而打印喷头成本占到整体的30%到50%。
为什么不能将其完全国产化?这家2018年才“诞生”的企业将科研目标瞄向了喷墨打印喷头。
“我们研发人员占比超30%,今年的研发投入占比约四成。”公司周丹表示,芯片不比其他行业,若是某一步出现了问题,一经测试便会“露出马脚”,“想要达到量产,需要将40道工艺一环扣一环地调整至最佳值,每一步都需要做到极致,达成稳定状态。”以喷孔为例,科研人员在20微米至30微米之间多次测试,反复打样,才最终达成墨滴与喷孔的完美匹配。
在各个部门的协作下,2022年2月,国内首条热发泡打印头生产线投入量产,打破了国外行业巨头产业垄断。“以前热发泡墨盒只能靠进口,受贸易冲突、疫情、交期影响较大,现在我们主动权掌握在自已手里,可以配套自产喷墨设备自产自销,满足客户对产品高性比的长期需求。”周丹笑着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珠海奔彩已经受理的专利共123项,已经授权的有76项,其中授权的10项为发明专利。
政府扶持,
计划未来五年北交所上市
在当前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大背景下,喷墨打印市场受到一定影响,而珠海奔彩的产值却保持着连年增长的势头,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政府的扶持也给予了企业帮扶。
“2021年香洲区“香山创业英才‘项目,总金额3600万元,我们公司获得200万元的支持,同时还有重点项目的补助,包括厂房补贴、知识产权保护等等,都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周丹表示,“我们会跟着香洲区的指引成长起来。”
“流片补贴是对我们最务实最有利的帮助。”周丹介绍,喷墨打印机喷头的原材料是晶圆,“类似飞机的发动机”,企业在完成晶圆设计后交由相关工厂制作,再由企业进行后端处理,“由于我们的量级暂时还没上去,不少企业不愿意接单,国外的企业把价格市场锁得很死,导致企业根本没有成长的空间。区里面很重视这件事,一直在同上级部门进行密切沟通,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以前这种情况对于我们这种民营中小企业很难实现,这件事是对我们推动最大的。”
周丹表示:“在政府的帮扶下,在疫情期间这么艰难的情况我们在国外的销量反而在上涨,我们的产品在性价比方面是比较高的,受到市场的欢迎。”
珠海奔彩预计今年9月份会申报新三板,明年4月会完成新三板的挂牌,计划未来五年内完成北交所上市。
来源:羊城晚报 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