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喷墨网-喷墨社区

央视报道福晖盛泽数码印花工厂,经纬之间如何印出环保底色

来源:央视网、纺友网 发布日期:2024-03-25 403

 

央视聚焦/纺织新质生产力

“谁剪吴江一幅绡,巧裁衣样缕华袍”,说的就是盛泽的宋锦。为了探寻新质生产力在纺织业如何发展,央视记者来到了有着千年历史的纺织小镇:盛泽。走进多家纺织印花企业,实地见证“千年绸都”的数字化华丽升级。

数码印花替代传统染缸

在一家宋锦纺织厂里,旧机器还没来得及搬走,新设备就已经马力全开。新购置的机器有两万针,能在一米四长的锦缎上织出800多个连续完整的花型。据负责人介绍,这些国产新机器不仅性价比高质量也好,现在的产能已经比从前提高了十倍。因为消费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刚刚三月全年的订单就已经满了。

当前盛泽镇有100多家企业在进行改造升级。为了提高空间利用率,新建的厂房大都是立体式的。为了适应这种“垂直生产”的模式,厂房从一楼到顶楼每个纺纱环节都覆盖了智能设备。原料从一层上百个管道自动被“吹送”到楼上,经过梳棉、并条、涡流纺等一系列环节,再到最终分拣、入库,整个过程完全不用人工干预,生产效率比传统纺纱模式提高了10倍,成本也降低了15%。曾经一个人用一台机器,现在一个人可以“看”六台。

在苏州福晖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传统染缸被“数码打印”替代。图案和花纹印到纸张上,再经过热升华跟面料进行结合,用水的环节全部省略。为了进一步绿色升级,企业还关闭了很多油性油墨打印产线,扩大了水性油墨打印的规模。企业品控经理赵全说,水性油墨跟油性油墨的区别,是里面的含量对人体有害的成分相对减少了50到60%,向着更绿色的方向转型升级,这是他们行内不少企业都正在做的。

几天前,吴江纺织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开工,涵盖绿色环保、高端印染等领域的6个项目集中入驻。提高科技含量、减少污染排放,加快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正成为纺织产业链不断跃升的新风向标。

“两室一厅”绿色贸易新模式

“高耗能、不环保”,很多人对纺织行业都会有这样的刻板印象,而如今的纺织产业正在向绿而行。在盛泽镇的东方丝绸市场,1600多家进出口企业中有不少企业不光有像“面料超市”一样的展示厅,还都配有一间设计室和一间实验室。

这样“两室一厅”的模式已经是不少企业的标准配置。现在,布料订单生产出来后,不是赶着去发货,而是第一时间送进实验室。一家外贸企业负责人表示,他们在拿到印染完的布料后至少会花两天将成品布送往专业环保检测机构,在此之前还要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先检测一遍,提前为客户预判风险。

还有更多带有绿色“基因”的面料从实验室“出海看世界”。前不久该企业就联合高校,开发出一款绿色“迭代涤纶”。这种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可以节能50%、节水80%,还能减少30%染色和后处理助剂的使用。正是这样的“绿色保障”让他们在今年前两个月就接到了1300万米的面料订单。

2023年,盛泽镇已经有263家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和高校全年新增产学研合作33项。每平方公里就有超过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3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023年,小镇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20.43亿元,同比增长12.5%,高端产业集群正在加速构建,盛泽的科技“浓度”正在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