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喷墨网-喷墨社区

柯达转型之路还很艰辛

来源: 发布日期:2009-05-25 189

2009年5月4日,柯达原副总裁、北亚区主席兼总裁叶莺在北京宣布,正式出任美国纳尔科公司(NALCO)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主席。柯达方面随即声明,叶莺的离职并未对目前的柯达运营产生不利影响。不过,坊间普遍认为,柯达因转型“积劳成疾”,也不会因为叶莺的离去而立即痊愈。

  柯达悲壮转型

百年柯达,痛苦转型。6年转型路漫漫,柯达经历了断臂再生的悲壮。

2003年9月,柯达宣布实施一项重大的战略性转变:放弃传统的胶卷业务,重心向新兴的数码产品转移。整个重组计划,一是要通过收购促进数码业务的发展,二是要削减传统胶卷业务的规模,并在必要时关闭工厂。柯达给自己的定位是只要成为数码时代的新宠,尤其是在图文影像上能够有所斩获。

转型后的柯达共包含胶片产品集团,消费数码影像集团,图文影像集团等三大块。于是,柯达进行转型后第一次战略重组,在全球花了约25亿美元巨资并购了6家数码印刷巨头,包括对克里奥、柯达保丽光、柯达万印、柯达商业影像、柯达NexPress、柯达安凯等印刷业内品牌的重组。气势磅 ,可圈可点。

2007年12月,柯达决定实施第二次战略重组──时间长达4年、耗资34亿美元的庞大计划,该重组过程中裁员2.8万人,裁员幅度高达50%。重组的目标是把公司的业务重点从传统的胶片业务转向数码产品。气势同样恢宏,令人鼓舞。

然而,裁员并未改写柯达继续亏损的尴尬。今年1月29日,柯达公布其2008年第四季度财报,报告显示,柯达在2008年第四季度亏损达1.33亿美元,并连续第三年出现年度营收下滑。财报发布当天,市场反应强烈,股价狂泻不止,报收于4.99美元,创下35年来最低价。

此后,柯达又于今年2月份在提交给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年报中预测今年销售额将连续四次下降,下降幅度12%至18%,除了预计公司今年亏损将达4亿美元,柯达又抛出新一轮裁员计划,试图通过减少人力成本来扭亏。

截止5月11日,柯达股价报收2.98美元,今年以来跌幅已近50%。

柯达的转型之路走得异常艰辛。这是一著险棋,又是一个长局,是一次断臂再生的挣扎。人们难以预测柯达的转型会不会再造“柯达”品牌的辉煌,但如果柯达挺不过连续亏损这一个隘口,这盘棋就将成为一个死局。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柯达不转型是等死,转型又不啻找死。

这是找死和等死的两难选择,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铤而走险。企业破旧立新的转型将会带来双重风险──原有的利润可能丧失,而新利润又尚未形成。企业转型面临的风险和阵痛是显而易见的。但机遇常存于风险之中。柯达高层深信这一点。

期待重塑辉煌

在行业新的增长点面前,老牌企业最容易恋旧,因为他们是现有市场的既得利益者,他们并不想改变现状。因此,这些公司很少能够像当年那样再一次站到行业创新的潮头浪尖上,等发现市场发生了突变,其所属行业的领袖地位受到威胁时,再作应对,为时已晚矣。

柯达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在数字化大潮中,它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柯达守著数码相机的高端技术“秘而不宣”,指望通过这种消极的做法来延长传统胶卷的生命,幻想着自己依然能够像过去一样摘取泽丰肉厚的利润硕果。

柯达长期依赖相对落后的传统胶卷部门,而对于数字科技给予传统影像部门的冲击,反应迟钝。而且管理层作风偏于保守,满足于传统胶卷产品的市场份额和垄断地位,缺乏对市场前瞻性分析,没有及时调整公司经营战略重心和部门结构,决策犹豫不决,错失良机。

有鉴于此,柯达并不是输在技术上,而在于战略的保守。这是柯达的病谤所在。

尽避眼前柯达转型之路还很艰辛,加上不期而至的金融危机尚未见底,而叶莺的离去又给柯达造成高层人事上的震荡,但柯达这一百年品牌在内忧外患面前依然余香缭绕。不过,柯达要想重塑辉煌,应当坚持既定的转型方针,矢志不渝,戮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