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哈利·波特》中图片会动的《预言家日报》已经不是魔法界的专利,如今“麻瓜们”也能让图片产生这种效果。日前,由上海市委宣传部、新华社上海分社联合主办的“精彩世博——中国首届3D图片展”在上海图书馆开幕。3D电影并不陌生,但将3D技术从电影移植到报纸、期刊等平面媒体上,则是完全不同的感受了,摄影师代表裴鑫在受访时讲述了如何用普通相机拍出3D效果照片的方法。
3D报纸 印刷是难题
世博会的安保人员、志愿者,以及学生群体,是本次展览第一批体验3D图片的参观者。在现场,乍看之下所有图片都模糊不清,但配戴上特制的红蓝塑料眼镜之后,会发现照片中的主题馆、人物、恐龙等,生动又立体,远近分明。戴着眼镜驻足在一张名为《世博奶奶》的3D照片前,奶奶手中的《新闻晨报》就会在眼前跃然而起。参观者们纷纷感叹:“报纸动起来了,而且,你走它还会跟着动。”
一位小学生告诉记者,通过电影《阿凡达》和《玩具总动员》,3D技术对她来说并不陌生,她更关心的是何时能读到真正的3D报纸。其实,已经有不少报刊将内容图片3D化。杭州一家曾发行过3D报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在通过尝鲜之后,她发现报纸目前还不能大规模3D化,因为3D报纸容易受到印刷等不可控的因素影响,“印刷中只要色有一点点不准,就会影响到3D图像的效果,这也导致不是每个人都能觉得视觉效果好。另外,由于3D报纸不能直接看,需要佩戴眼镜,所以读起来不方便。”
3D照片 普及并不易
此次展览的摄影师之一、新华社分社记者裴鑫说,本次亮相的120多幅图片,是从60多位新华社摄影记者拍摄的一万多幅世博照片中精选出来的,它们中有些是通过修图技术将2D转为3D的,“使用软件将2D图片逐层分离为不同角度的红蓝图片,然后把图片不完全套印在一起,合成一张”;有些则是由摄影师直接拍摄出来的照片,“如果参观者想自己动手制作3D,其实并不难,可透过两台相机分不同角度来拍摄,选择一部数码相机,卡片、单反无所谓。将相机绑定在一起,大致离开十公分,将它们同时曝光,最后通过软件将两个相机的视差合成。但是,这个方法只适用于静物的拍摄,如果抓拍动的东西,就要注意两个快门同时曝光的精准度,这时你需要一根快门线。”
裴鑫说,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厂商推出能拍摄3D效果的相机,可以佩戴专用的眼镜来看,但是无论是相机还是打印照片的成本都相对较高,而且容易产生眼疲劳。此外,眼疾患者也不太适合观看3D图片,所以3D技术的普及依然受限。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到9月6日,首批10万张参观券已被领取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