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做好事 天价广告砸向爱普生
央视报导全文:2007年1月13日,广东消费者田原将日本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及其在中国的两家分支机构——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和福建爱普生实达电子有限公司,以及爱普生在广州当地的经销商广东沈外科技有限公司一起告上了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事件起因:田原一个礼拜以前购买了1290型彩色喷墨打印机以及配套墨盒进行打印。在使用过程中,田原发现当打印机提示“墨盒需要更换”时,更换下来的打印机墨盒内仍然残留着部分墨水。随后,田原把提示用完的3个彩色墨盒和一个黑色墨盒送到了广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进行检测。检测的结果是黑色墨盒中剩余的墨水占总量的30.9%,而彩色墨盒的剩余量最高达到了58.2%。“换言之,被告生产的每个墨盒,只能使用其中的一部分,其余只能遗弃,该行为严重损害了原告的财产权”。田原认为爱普生的产品存在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因此向法庭的提交了民事起诉状。
余墨,又是余墨!不知道这么老的话题为什么又一次被提起。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原本一起普通的民事诉讼,在经过央视操刀之后,成了极具影响力的广告!而且在这次免费广告中,爱普生没有成为获利者,相反,因为央视 “学雷锋”式的赠送天价广告的行为,爱普生成了欺诈消费者的负面典型,遭到了全国大大小小媒体共同的口诛笔伐。
为什么余墨话题总是被反复提及?又为什么每次提及余墨问题时,爱普生总是当仁不让的成为第一个炮灰?在我看来,有巧合,也有偏见。
巧合只是因为时间。爱普生确实是够背的,因为余墨官司发生的时间恰好处在3.15消费者利益保护期间。敏感的日子也是树立形象的日子。篓子一大,自然就有人出来维护正义。出于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抓一个倒霉鬼出来背黑锅也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情。
如果说官司发生的时间是爱普生获赠天价广告的巧合,那么,在整个喷墨打印行业都存在的余墨问题为何只拿爱普生出来开刀?对此,我只能理解为是一种偏见。
余墨又成新话题 偏见之下爱普生成为牺牲品
首先是来自消费者的偏见。实际上,余墨问题在打印行业并不是什么秘密,也不是什么欺诈消费者的小把戏。之所以墨盒会产生余墨,都和墨盒的特殊结构有关。墨盒本身要是一个密封的容器,同时墨盒中还加入了一块海绵。之所以采用这种设计是为了让墨盒能够存储更多的墨水,同时保证墨水不外漏。而在打印结束之后,海绵中的墨水不可能被完全耗尽,所以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余墨。这就是余墨产生的原因。而爱普生的余墨量偏大主要也是和其墨盒的设计有关。
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爱普生的墨盒都是长方形,而且墨盒很扁很高,尤其是相比惠普或者佳能的墨盒要明显高出很多。这主要是因为采用微压电打印技术的爱普生打印机,必须要让墨盒存在一定的气压才能够将墨盒中的墨水压灌到打印喷头中,这是一种技术上的设计,并不是什么欺诈。海绵中存在的墨水加上无法被气压压上来的墨水,可能会导致墨盒中余墨的容量偏大,但是这种技术性的问题值得广东的消费者这么大动肝火吗?
况且1290是一款可以打印A3+幅面的打印机,其墨盒容量本身就大,海绵存储的墨水也自然就更多。更加上墨盒采用的是彩色一体式的设计(除了黑色,其他颜色一体),余墨量偏大也在所难免。而且,余墨的多少和打印量多少并不能划等号。如果说爱普生承诺可以打300张,但是最终消费者只打了100张,这种行为可以被称为叫做欺诈;但如果承诺打300张,也确实打印了300张,即便最后的余墨量高达一公斤,也只是打印技术的问题。追究责任也充其量只是一个环保问题,和欺诈有什么关系?仅凭一个余墨量偏大就说爱普生存在欺诈行为,这种说法能够成立?
而且爱普生最新发布的新品打印机,其配套墨盒都采用了分离式的单色墨盒的设计。而采用新设计的关键就是为了有效的控制余墨量,避免出现大量余墨的产生。这说明爱普生本身已经在重视余墨问题,并且开始通过技术手段来改善余墨现象。为什么对这些积极的东西消费者视而不见,而对爱普生一些老产品老设计上的不完美之处吹毛求疵?
况且佳能、惠普、爱普生,甚至整个喷墨打印行业,有哪一家没有余墨问题?难道消费者使用其他的喷墨打印产品,或者兼容厂商的墨盒就没有出现过余墨?可是,偏偏将爱普生拿出来做反面典型,这不是赤裸裸的偏见是什么?
如果只是一两个消费者的偏见倒也罢了,但央视的天价广告却让余墨事件进一步升级,进而上升到欺诈行为的高度。难道央视期望向消费者传达这样一个信息:不要购买任何喷墨打印机,因为任何喷墨打印机都会产生余墨。
在我看来,媒体的责任除了揭露事实提高设备监督之外,就是拉近大众认知和客观事实之间的差距。一个余墨话题本来已经让很多消费者产生了购买的恐慌,这时没有必要继续添油加醋让事件升级。相反,我们应该冷静下来为用户提供正确的购买指导,这,才是我们作为媒体人需要尽到的责任和义务。